感人


这是由陆庆屹拍摄一部家庭纪录片,关于他的老家,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基本上就是其父母的日常。因为每年春节期间他都会回老家看望父母,所以电影记录了从2013年到2016年春节(春天)期间,其老家父母发生的变化,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四个春天》,导演也是按照这个时间轴来完成剪辑的。(据说导演剪辑这些本来就是要给父母看的) 2013—这一年的春天,可以说是这四个春天里最欢乐幸福的一年。导演的父亲教师退休在家和导演母亲每天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两个人唱歌跳舞,养花种菜,养鱼养蜂,幸福满满。其父亲更是个老文艺青年,爱好广泛。不仅会,摄影,剪辑,音乐,吹拉弹唱,还能制作乐器。。。而且全都是自学成才。简直没有老头不会的。而导演的母亲,性格开朗乐观,心灵手巧,每天照顾家里,忙着家务,偶尔也和老伴儿,夫唱妇随,羡煞旁人。 (其间导演父亲吹了一曲竖笛,曲名叫《红河谷》,我怎么都想不起来是啥,亲自录音在微信上跟支老师求教,人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曲子,还知道是啥乐器,不服高人有罪) 在这一年的春天,导演拍摄的过年画面是满满的幸福感,尤其是准备过年时,各种美食,估计观众也是大咽口水,也会自然的想起家乡的美食,想起自己的亲人,让人看了想家。 这部纪录片,基本上就是导演或是其家人用了很简单的拍摄设备(单反),尤其是第一年,你可以看到有的画面不是特别清晰,录音也不是特别好,拍摄过年的画面,还用到了广角镜头。不过这本来也是家庭的记录。 在整个影片中,春节的一个主要活动就是家庭祭祀。我发现南方和北方过年,虽然都是家庭团聚,可是风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南方人过年要拜祖先然后春节要扫墓祭祖。 而北方(东北)一切祭祀活动都在年前完成,而且也挺简单。有意思的是(有点讽刺),现在家庭的祭祀活动可能不再那么重视了,反而更多是祭祀财神。 导演的家里,一个五位成员 原来这一家人,各个都有文艺细胞,而三个孩子,其中”出境”最多的就是导演的姐姐。姐姐常年在东北沈阳,姐姐也是活泼可爱。。。。 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这美丽画面,一家人幸福的气氛中时,画面突然一转,2014年姐姐重病而意外离世,显然对整个家庭,尤其是导演的父母是打击最大的。顿时让人觉得无比压抑。。。他们的父母没有生活在城市里,要不然画面会显得更加的冰冷。好在他们老家的乡村风景十分美丽,鸟语花香。可是当人遭遇突然的变故,即便是再乐观的的人,即便是在这样美丽舒服的环境里,人也高兴不起来,貌似周遭的环境也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了。导演的记录片画面没有用失去亲人时那种大鸣大放的哭嚎眼泪来表现,而是通过葬礼时吹鼓手的哀歌(貌似也是开头的那段音乐),通过姐姐生前的影像,歌声,以及以往的每年家庭的团聚录像,以及母亲的谈话,父母每年的纪念,尤其是父母脸上消失的欢乐,以及父母加速的衰老来展现。虽然没有撕心裂肺,然而这这种痛反而更加要命,缓慢的,深刺心骨。对于观众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有时候人们遭受感情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有些可能就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一个人,而且会传染每个人,会侵蚀到观众。也许在照顾姐姐生病期间,全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慢慢接受一个事实,只是用时间慢慢煎熬。。。而情感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我真怀疑,如果没有导演母亲的乐观坚强,他的父亲可能会在这两年(两个春天)垮掉。 好在第四个春天,老两口可能在悲伤中慢慢恢复了一些,这一点从导演的画面中也能看得出来,父母在上坟的的时候,又唱了和跳了三步,而画面也转向了老家的乡村风光,田间的几个农民还在传统用牛马耕田劳作,狗儿也在田间闲逛,树木花草开始发黄变绿,一片春意盎然,这也预示着新一年春季的开始。 而后来的2017导演又给父亲买了一个电钢琴作为新玩具,2018年又带着父母去丽江旅游。所有的一切也预示其家人慢慢走出阴霾,逝去的亲人铭记在心,生活总得继续,时间会抚平一切,迎接新的生活,新的一年,春天。 燕子 记得小时候,每年也会有燕子飞来当时的老房子筑巢。你会发现,一对儿燕子每天都会衔一点泥吧,衔一点草,慢慢的爱巢筑好,不知不觉你会发现,巢里就会出现几个张着小嘴的小燕子,每天燕子爸爸和燕子妈妈都是时不时飞出去捉虫子来喂养小燕子,好像燕子妈妈留在窝里的时间比较长照顾燕子宝宝,燕子爸爸出去找食的次数比较多。而且,老人告诉不要伤害燕子和房檐下燕子的窝(会眼瞎),因为来年春天他们还回来,他们的孩子也会组建自己的窝。。。 现在城市的孩子可能都看不到燕子了,可能麻雀也看不到,其实这是挺可悲的。有时候和父母聊天的时候,他们也总是怀念过去,怀念我小的时候和他们的小时候。比如,某晚开车时,我说今晚的月亮特别大,特别亮。。。爸爸说,他小时候,夏天的晚上就躺在河边的沙滩上看大月亮,那时候的小河没有污染,清澈见底。。。(我就不说现在了),爸爸感叹小时候的环境现在和以后再也没有咯。我很庆幸,我小的时候还能看到。 其实片中很多次看到燕子,其实燕子也正像我们的父母,无私的为子女奉献,也像片中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那么无私,不求回报。 母亲 其中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姐姐去世的一年后,导演母亲在门外送外孙的情景,母亲站在门口目送坐在出租车里的外孙,然后回到门里,一秒之后马上又出来,好像有什么事情。。。导演母亲这一自然的一进一出场面真是让人深深动情。一进可能是让外孙安心的离开,而这一出,又表明对外孙的不舍和惦念,好像还有什么事情忘了嘱托,看着外孙也让老人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吧,这一刻是让人思绪万千的,而这一幕也只有老人本能的反映。 在影片里,相对于导演父亲的多才多艺,谦和温婉,显然母亲性格开朗乐观。传统观念里,父亲一般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外辛劳养家赚钱;而母亲的角色是丈夫的贤内助。我一直觉得母亲对于整个家庭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母亲不仅要支持丈夫,照顾儿女,还有敬养老人。我知道,现在的女性也是一样出去赚钱养家,更加辛苦,这个我非常赞赏。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发现这种传统的感情,尤其是隔代的情感纽带变得非常的淡薄,甚至断裂。子女远离父母,建立自己的家庭,生儿育女。。。也许你会说我的观念太守旧,现代人的生活会有很大压力。我只是不希望,这种家庭的情感变得像西方这样淡薄,不希望这种国人的传统偏离太远。不要在过节的时候才想起打个电话,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我们都会曾经是个孩子,渴望父母的照顾,但是我们也会长大,需要照顾孩子,我们也终将会老去,希望亲人的陪伴。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的东西了。一个家庭就像一块砖,构建着我们整个社会体系,尤其是道德精神层面。而一个家庭靠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情感,让我们抓的更紧,更加坚强,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回归传统一些。 我很庆幸我能有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童年,尽管我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可是父母那辈有兄弟姐妹,人多啊,所以我们这些孩子彼此也都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从小玩到大,大家庭其乐融融,可以说家里有老人,就是整个家族的一个宝,凝聚着整个家族,这种传统也影响着下一代,也希望我们下一代的子女也一样成为亲人。 本来我打算把这部纪录片要播给父母看的,可是当我看到第二个春天的时候我自己的心都碎了,我自己都有点承受不了(年龄大了,真心推不动这类片子),我怕爸妈更受不了。还有,就是我有点自责(不是因为我不会摄影摄像)。不过话说回来,我真应该从现在开始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这是我最近几年来看到过的少有的好片子,在观影的过程中,你会觉得你会情不自禁的被感染,被感动,当你看到老两口,你自然也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样平凡,真实,幸福,当然也有悲伤,可是人生就是这样,总有悲欢离合。然而不管怎样,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温暖,在每个人的心里,因为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o”)

《四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毫血缘关系的六个人婆婆,妻子,丈夫,姐姐,哥哥,妹妹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丈夫带着儿子及妹妹平时以到商店偷东西来维持家庭生计的一部分。。。日子过得清苦,反而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胜似亲人,电影细腻,感人,佳作。

《小偷家族》(Shoplifters)—新西兰亚太电影节2018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年代,现代的三口之家已经很少体会到这种兄弟姐妹之间这种感情了。现在虽然有二胎政策了,可是被宠惯了的独生子女,突然觉得有点失宠的感觉...兄弟姐妹之间有着特殊的亲情,也是玩伴。。。

《快把我哥带走》 – 时分时秒 – 亦亲亦友- 一起成长的爱




刚刚经过关于未成年性侵电影《嘉年华》的暴击,今天来观影想看很久的《大象席地而坐》,继续接受了近四个小时的暴击。这种暴击容易让人很受内伤,电影太过忧伤,灰色,压抑。 与快速崛起的大中华繁华的景象成鲜明对比,电影里都是表象背后的场景(石家庄井陉县),时间节点正值北方入冬但是没给暖气的那个时段(北方人知道这有多么痛苦),电影就是在这个时段拍摄的,天色灰蒙,偶尔飘起雪花,电影的基调可想而知。 故事其实是因为校园霸凌的事情而起,当地“最烂”的一所高中里,(校园霸凌在哪里都有,不管学校好坏),  总爱霸凌别人的同学A,怀疑同学B偷了他的手机,同学B就找男主出头帮忙解决,同学A意外摔伤,这下男主闯祸了,因为A的哥哥是当地著名的社会人(霸凌别人都是需要本钱的),男主逃跑,社会人追“凶”,事件主要牵连:男主,社会哥,男主邻居,男主“女朋友”,他们每个人阔咱且相关的一连窜的故事。。。然而他们最终都要一个地方—满洲里,去看大象。 电影里都是真实的人,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看不出表演的痕迹,甚至电影的收音你都可以听到周围嘈杂真实的声音。这里边的主角之一社会哥得说一下,扮演者—章宇。 我也是查了之后才知道就是在《我不是药神》饰演黄毛,艾玛,这两批胡子一贴,大背头一整,真美认出来。而且就算这样,怎么看也不像一个社会哥。。。但是事情整的挺明白。 电影里你会觉得教导主任是活的最明白的一个人,他代表了一个群体,可是最糟糕的是他是教导主任,怎么教导啊。。。让我说啥好呢,当然最后被小女主棒球管爆头也算是电影的一个小高潮(因为电影叙事时间长而且十分的压抑).现在的孩子只能靠自己,“要不然只能上街卖烤串儿”(据说买烤串儿的不少都发了),“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中国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最上心的(望子成龙,养儿防老),老外呢就是养到18岁。。。国内的孩子这个年代是挺尴尬。。。哎,不说了,扯远了。 回到电影。我因为贪吃(毕竟要在影院里代四个小时4pm~8pm),晚进了影院,因为意识里,电影开演前都有个10到15分钟的广告,结果好像没怎么播,可能是因为电影很长的缘故,直接开演了,虽然影院很黑,但是还是能感到上座率很高,“旁光”一扫,还有不少老外。。。电影开场了十几分钟才出片头,然后音乐第一次响起 (电子音乐的配乐)。电影的拍摄手法很特别,基本上就是一焦到底。 我不懂摄影,但是我的理解就是电影从头到尾就是只选择一个定焦点(一个场景的主要故事人),从来不变焦,其他人物背景前景全都是虚化,对摄像师是个技术活吧。整个观影过程,观众基本上鸦雀无声(压抑Again),跟着故事走,直到后来同学A出场掩护那段,大家有了一个冷笑点。。。最后电影那几声大象鸣响声中定格。。。观众响起了小掌声。。。 现在我有点理解为啥导演要把这部电影剪成近四个小时了。可能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吧。。。因为电影里暴露很多很多的社会问题,校园霸凌,青少年成长教育问题,孩子升学问题,房屋,养老问题,生计问题,婚姻问题,恋爱问题,社会人问题(你懂的)。。。不管你是北上广还是三四五六县,其实基本上都是普通老百姓都会遇到的现阶段无法避免的,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人整个一生的问题,导演基本上都把这些融到了这一个故事里。今天我偶尔看到了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一张电脑程式般的貌似搞笑的逻辑图,完全可以来说明这一切。 电影最后也是为了纪念导演: 胡波。因为这部电影也是他的遗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 大多数人更愿选择好的,忽略或选择性失忆不好的东西。但是不代表,不好的事情,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有些事情自己没有经历过根本无法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如果你是电影中的一个角色,你会怎样的选择。大象席地而坐(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 有时候人的选择是很无奈的或是没有选择,就像一直大象静坐不动,我们只能安于现状,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像片尾结束的时候,在现实里发出那几声大象的嘶吼。 整个电影是忧伤,灰色,压抑的。是的,人生不容易,不管什么年代,都是差不多的。还是尼古拉斯赵四说得好,没有什么事情不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实在不行,就两顿。 我该息影一段时间了。

《大象席地而坐》- NZIFF2018新西兰国际电影2


这是一部喜剧片么 — 不是 这是一部励志片么 — 不是 这个一部纪录片么 — 不是 这么多年,我终于等到了一部关于代购的电影 — 论代购,我只相信勇哥 生存对于人来说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权利了。活着,我相信对于绝大说人来说,都是有着积极的欲望。 可是人都会生老病死,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 生病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但是对于某些病人来说, 有些病是目前来说是无药可救。 可是有些病,可以治(维持) 。但是 – 药 -不能停。 有些这类药, 对于普通病患来讲真的是天价,甚至拖垮了全家。 但是人对于活着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有些时候与其说这是一种权利,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本能。 好死不如赖活着 此话不假 — 还好电影的海报 没设计成白口罩 善与恶 — 有时候真的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 天价药,正版研发公司卖的那么贵,人家也是花了很多钱搞研发,才成功的,有的可能花天文数字最后可能没有结果遥遥无期或是打水漂的也都有可能,毕竟商家是逐利的,这个无可厚非。可是,普通人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这天价药,于是就有了盗版药,盗版药其实功效是一样的,且便宜,但是这就侵害了正版商家的利益。。。当然从中有不少真正的恶人为了牟利卖假药。。。这就有了一个恶性循环。。。当然解决这个就是法律。。。可是道德,人性,与法律之间是很难平衡的。 真的,想活着有错么。。。   人有时候作为个体来说,尤其是一个人优缺点,在一种人性的本能,这种人性的大爱面前,真的是微不足道的。这种大爱可以被看到,有共鸣,被重视是难能可贵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希望人民越来越好。。。 再过个几十年,去其他星球的时候,真的要以地球人来自称了, — 嫩是哪个星球的啊 (大连唐葫芦岛口音)- — 地球 — 听说,你们那嘎达,印度神油挺有名啊 —艾玛, 宇宙人都知道。 咱么地球人好好的。

《我不是药神》— 勇哥 – 谢谢 – 2018